新世相×兴全基金:你跟爸妈聊起的后半生,暴露了你们有多陌生
“35岁,我决定嫁给合适但不喜欢的人”:你跟爸妈聊起的后半生,暴露了你们有多陌生。
一
元旦回来第一天,你过得怎么样?
今天我跟同事中午吃饭,聊到假期回来的感受。结果她说,放完元旦的假,本来应该更期待接下来的假期。但一想到下个假期是春节,得回家面对家人,又有点害怕了。
这可能是不少年轻人的共同感受。常年工作在外,害怕过年回家。
不是说跟爸妈关系不好,而是在很多问题上免不了有分歧。经常回去几天就开始闹不愉快。
为什么不结婚?为什么非在大城市?为什么工作一直换?互相不理解,一提起这些事就吵。
有个女孩甚至跟我说:“我花半年时间认真做了人生规划,决定辞职去读博士。已经料想到爸妈一脸不屑的表情。这就是他们眼中有病的我。”
我们总会觉得,时代这么快,我们面临的问题,早跟父母当年大不一样,变化的不止房价,也包括人生价值。但,就像我们操心他们的下半生一样,他们也真的已经在为孩子的下半生操心了。
我今天想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问题:你会跟爸妈聊你后半生的打算吗?
如果实在开不了口,我请你们一起玩个模拟游戏,又会发生什么?
我们做了一张 30 岁到 80 岁的人生地图——“我的后半生”,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问题。你和爸妈掷骰子,走到哪里,就回答哪个问题。
有的很现实:35 岁,条件合适但不喜欢的人,要不要结婚?
有的也很残酷:48岁,怎样看待“孩子朋友圈把你屏蔽”这件事?
72岁,半失能状态,你希望由儿女照料还是去养老院?
在文章结尾的视频里,我们邀请了三组家庭玩这个游戏,爸妈们对孩子的选择,不赞同、不理解、不放心。
但你能明显看到,当你们一起从 30 岁迈到 80岁,发生了一些碰撞,也说了一些真心话。
一次长谈不可能让事情完全变样,但它的确让事情发生了改变。
二
现在的年轻人跟爸妈,真的太不熟了。
同事跟妈妈的聊天记录,永远是忙呢,上班呢。视频要么直接拒绝,要么不超过两分钟就说完了。
有个男孩回家三天,和父亲的对话一共三句。
饭桌上:爸,吃饭了。他说:嗯。
在家时:我在家三天。他说:哦。
离家那天,他说:我送你去车站吧。我说,不用。
我们这次拍摄的三组家庭也是如此。
秦臻, 中学毕业后一路保送到北航研究生。但家里人跟他除了学习,几乎很少闲聊。
“有事说事,没事不瞎聊”。
王颖飞的爸爸是传统中国式父亲,“小时候他不管我,现在我长大了却要管我的一切。”
连她妈妈也不知道女儿现状怎么样。能说出来的回忆,只有女儿小时候下河摸鱼。
“你们应该比我了解她,她具体做的我也不懂。”
于娜属于女强人,长期在外工作,连离婚都是一年之后才告诉爸妈的。
她爸说起来都有点哽咽:“她离婚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事。我闺女太傻了。”
在大多数人习惯的家庭关系里,我们永远都是碎片式交流,几乎没有能力解决情感难题。
但静下来想想,爱和在意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视频里,于娜爸爸说,“到我们俩真正老得动不了了,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但我们都知道,真到了父母生病时,子女对生活的排序都会瞬间打乱。
反过来也一样,不管是否了解,最希望你过好后半生的人,总是父母。
三
你爸妈在什么事儿上阻拦过你?
王颖飞去年毕业,拒绝了去唐山做大学老师的机会,想去做摄影。
结果跟爸爸大吵一架,直接把他微信删了,沟通全靠电话。越吵她就越不爱回去。
秦臻的爸妈,一直在省吃俭用,操心给他买房。一定要一点点攒钱,想倾其所有给他交个首付。
秦臻就特别不理解:有了房子,就有生活质量了?
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
跟当年离开家的孩子相比,我们早就变了一个人。你的知识结构、视野、社交范围、审美、生活经历,爸妈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你看的书、喜欢的电影,不知道你的精神世界是如何塑造的。他们不明白,他们眼中的不安稳,其实是你认真做出的选择。他们不了解,对你来说,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能比房子和车更能让你满足。
和他们交流后半生,是为了坚定自己未来的路。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聊到最后,王颖飞第一次听到了“大男子主义”爸爸的真实想法:“强硬只不过是一种试探,我觉得女孩在外面去闯,我想让她有安稳的生活。但是她不高兴我就不能继续了。”
他们都试着露出了柔软的一面。这次长谈,大家都有机会说出真正想说的话。
四
你还可能真正了解到爸妈的担忧。
视频里 35 岁的于娜,是特别明显的 “女强人”,正在创业,离婚一年了才跟家里摊牌,很坚强。
但看到这个问题,她直接哭了:72 岁,半失能状态,你希望由儿女照料还是去养老院?
她告诉我,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当人进入后半生,生死会离得这么近。
秦臻爸爸年轻时是一个文艺兵,他说,最想回到 17 岁,在部队当兵的那个时代。问他为什么,爸爸就突然哭出来了:不为什么,就是想。
经常是这样的。我们的父母,很可能被我们低估了。
你觉得他们古板,为占小便宜高兴,买房子才开心,精神世界贫瘠,但他们从年轻时走过来,也经历过迷茫和挣扎,有过惊心动魄的爱情,受到过质疑,为自己的选择而坚持。
在你熟悉他们的后半生之前,他们也有自己的前半生。
我们很可能草率地矮化了父母,觉得他们根本没有可能理解你,然后武断地对他们做出“老了,跟不上了”的定论。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你对未来的思虑,你对后半生的理解,一定比父母好很多吗?
其实是有机会改变的。
他们今天所遇到的事情,你或许也会遇到,或许更早,甚至更糟。无论你的后半生打算想怎么走,听听他们对你的期望,也许会让你有不一样的发现
五
年轻的时候,我们很难去想象自己真正变老会是什么样子。
金士杰曾经有这样一段电影台词,特别贴切地表现了父母对你的欲言又止。
“几十年下来,我看她吃过不少亏。跌过不少跤,大概她一个人撑惯了……但我能做的,就是只要她认定了,我就陪着她。那她如果有时候受挫了,我会等到她回来哭一场,如果她忍着不哭,那我可以烧一桌好吃的给她吃。”
我亲眼看到的这三个故事也一样:
王颖飞掷骰子,掷出了这个问题:“如果我 35 岁,遇到条件合适但不喜欢的人,你觉得我嫁还是不嫁。不嫁可能就再也嫁不出去了。”她眼中的直男癌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不嫁。
“穿的衣服多少,天气冷暖,永远是父母操心的,做父母没有放手的时候,没有年限。可能没有能力去管了,只不过是牵挂和操心。”
你生活里的片段,就算再无聊,爸妈也觉得新鲜。他们平常不知道,他们想知道。
一张照片,一个电话,背后就是一段“关于你的信息量”。他们现在也不图什么了,可能就图你给的这点“信息量”。
大部分时候,我们知道彼此是父母和子女,却彼此根本看不到对方。躲在父母和子女的名义下犯懒,从来不去做更深一步的了解。
聊完这么一次,你终于明白,他们表面上的固执,到底是在坚持什么。或许他们也能够理解,你对未来看似幼稚的打算背后,有你的理由。
坐下来,与家人一起规划未来,会有共识,会有争端,但相信只要坦诚,一定能带给你们的力量。
然后,你的后半生过得怎么样,证明给他们看。
(下面是视频全片,约 9 分钟。)
父母是你前半生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是你后半生最真诚的建议者。我们和兴全基金合拍这段视频,就是想告诉你:你的后半生,也是一家人的事。
兴全基金是一家在投资界有很高美誉度的基金公司。1 年前,我们就联合进行了一次沙漠拯救行动《怎样花300元,让这个世界在几百年后还能感受你的温柔 | 新世相的一次行动》。这次,兴全基金希望通过他们的声音,传递这份“养老投资更趁早”的理念,希望以他们的专业能力,助力你与家人的未来。
前半生的你已经足够努力,后半生,更要活成你想要的自己。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