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WWF × LxU:比垃圾分类更难的,是做一个垃圾广告
这是一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的公益项目,brief 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试图让地球变好一点点。
然后我们做到了。
平面 & 线下装置
视频
H5
扫描二维码,你发现TA了吗?
(数英App用户需点击放大二维码后,长按识别)
扫描二维码,立即体验!
一、从项目的起点聊起
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2019 年 3 月,意大利撒丁岛,一只死去的抹香鲸体内发现了 44 斤塑料垃圾。一同死去的,还有她体内尚未诞生的小抹香鲸。
2019 年 4 月,日本奈良,一头鹿的尸体中,发现了大量塑料垃圾块,最大的重达 3.2 公斤。截止到同年 7 月,该地区共有 14 头鹿「非正常」死亡。
2019 年 5 月,佛罗里达海滩,一只海豚尸体里,发现了一根长约 61 厘米的塑料软管,被发现时,软管完好无损。
2019 年 6 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人均每周摄入近 5 克微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所用的塑料量。
……
不论使用什么搜索引擎,输入「塑料污染」,你都会看到一个崭新却存在已久的世界:被塑料所支配的国度。
塑料垃圾造成的危害远超我们的想象。而且这些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的家伙们,正以不同的演化方式,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活。
今年的世界海洋日,WWF 在全球范围发起「净塑自然」(No Plastic in Nature)倡议活动,唤醒人们对于目前塑料污染现状的认知,呼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为拯救地球而行动。
在这次活动中,LxU 受邀以创意代理商的身份,负责平面视觉及创意内容的创作。用广告人的方式,替这颗星球说点什么。
二、一张海报引发的全民行动
平面、线下装置、展览
用网络收集的近 15000 个瓶盖制成的海报。
从创意、收集到制作完成,我们做了全程记录。
创意的发想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对塑料污染的了解还停留在中学课本的阶段。实际上,污染程度早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恶化,特别是在近几年微塑料的出现,就连我们的身体也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受到了诸多影响。
告知大众塑料污染的现状,成为了这次 campaign中我们为自己下达的 KPI。
看着海洋中大量的塑料垃圾,眼前的画面突然变成了一张色盲测试图:塑料颗粒就像是色盲测试图中的圆点状图形,而其中苦苦挣扎的生物,和藏在他们体内的塑料,就像色盲测试中真正的关键内容,总要眯起眼才能看到。
视觉参考及模拟图
画面内容确定后,我们还做了个任性的决定:唯有用已有的塑料垃圾,以纯手工的方式,来真实制作出这件作品,才能给人以更强的震撼。
我们的想法与客户一拍即合,在确定方向的第二天,WWF 便面向社会发起了塑料垃圾的征集。时间紧迫,要完成这件作品,需要大量废弃塑料瓶盖做支撑,具体到画面的细节设计、垃圾的分类消毒、实际的搭建,整个流程非常复杂,甚至就连能否收集到这么多的原材料都是未知的。
然而,十天左右的时间里,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吸管、宝特瓶以及塑料瓶盖就铺满了西海办公室。我们在瓶盖地狱的摸爬滚打,不断尝试与调整实验,终于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最终的作品由近 15000 个废弃塑料瓶组合而成,每个都是小伙伴们亲手摆放并粘贴上去的。同时,所有本次垃圾征集活动的参与者和集体,都共同署名于作品上。
完整版的塑料垃圾艺术品还入驻了 WWF 的活动发布会以及线下艺术展的陈列,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三、科普也可以很有趣
视频 、H5 、动态插画
微塑料就在你我的周围,水里、食物中,乃至空气里。它就像一个隐形人,无所不在,却无人在意。
我们拍摄了一条片子,用于发布会和线上传播。
视频
你发现 TA 了吗?
视频中,塑造了极其突出,却没被察觉的「人」,来代表以微塑料为主的塑料污染。图书馆、酒吧、公园、操场,甚至是私人化的家里,他都用荒诞的动作模仿塑料垃圾在海洋中的动态,营造着无法忽略的违和感。借此,我们想要表现塑料污染早已侵入生活的每个角落,从人的角度,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从插画到动画,每个细节都不含糊。
为了详细说明微塑料的相关信息,我们还制作了一条科普向 H5,与视频同时在朋友圈广告中进行投放,通过讲述宝特瓶的整个旅程,具体说明微塑料的形成过程,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宝特瓶从餐桌出发又回到餐桌。
当宝特瓶从餐桌流向海洋最终又以微塑料的形式回到餐桌时,解决塑料污染的答案也昭然若揭了,频繁使用塑料制品如果永远作为一个日常行为,那么被塑料污染我们的身体也必将成为日常。
为了将动画和程序兼容做到最好,动画同学启用秘密软件。
四、让信息动起来
LOGO设计
你一定想不到,烟头也算是塑料垃圾。
塑料垃圾的种类之多,让人瞠目,这代表了塑料的方便性,可也为提高环保意识造成了困扰。
我们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会动的LOGO,用最直接的方式,来交代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传递「净塑自然」的信息。
由于「净塑自然」是 WWF 一项会持续多年的长期活动,每次所针对的重点也有所不同,LOGO 中的大量元素都可以根据每次活动去进行变化,甚至是不断延展。
LOGO 延展设计的周边 T 恤和帆布包
LOGO 延展设计的明星志愿者海报
五、抵达更多人的视线
传播
活动的传播也可圈可点,从前期征集瓶盖一呼百应到吸引一众明星志愿者主动代言,线上线下都成功让这条肚子里有塑料瓶的鱼抵达了更多人的视线。看到这里的你,也许就曾经在朋友圈刷到过它?
不能忽视的是在 WWF 熊猫君微博和公众号下捞到的各种可爱网友们。
眼力惊人的网友
总结到位的网友
付诸行动的网友
线下投放则覆盖了北京、深圳、上海、西安、重庆等城市。
六、过程很长 花絮很多
花絮
WWF 和 LxU 的办公室不约而同设置了瓶盖收集点。
会议室就是我们的实验场,前N次的实验结果公司的猫[丑丑]都表示看不懂。
接近完成的大合照!
视频小组奔赴台湾,雨中拍摄平添几分浪漫。
「塑料垃圾」和小朋友们聊得很开心。
视频小组发来晚饭,留守公司的制作小组惊了:这不是跟我们 H5 里的餐桌一毛一样吗?
创作人员名单:
Project Director - 李雨、 魏婷婷
Creative Director - 田振
Art Director - 高蕴
Account Manager - 滕阳、贾欣怡
Creative Group Head – 徐前
Design - 姜帆
Animation - 邓锐
Installation Art - 高蕴、刘惠、华原媛、刘子航、汪言、冯若林
数英奖参赛项目说明——LxU,创意代理商
【背景与目标】
微塑料已无处不在,自然水体、动物体内、大气层中、北极的雪中,甚至人体内都发现了它们的存在。海洋塑料垃圾在漫长分解后生成这些直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它们不断渗透到自然界,在食物链的传递下越走越远,最终又回到了人类的身边。然而,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更意识不到问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恶化。WWF发起#净塑自然#(#No Plastic in Nature#)倡议活动,目的是希望让人们认识到微塑料的存在,唤起对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关注与行动,呼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洞察与策略】
创意团队为#净塑自然#创作了一件特殊的作品——「微塑料色盲图」。这张「色盲图」由数量庞大的圆形小瓶盖组成,象征着海洋里的塑料垃圾碎片。而其中苦苦挣扎的生物和它们体内的微塑料颗粒,也正像是隐藏色盲图里真正的关键信息,需要人们努力地辨认才能看清楚。由远及近,作品展示出丰富的信息层级,也逐渐显现出这些微塑料小颗粒背后所代表的大问题。【创意阐述】
为了更好地向公众传达隐藏的信息、引发真实震撼的感受,我们邀请全民参与共同创作这件作品,并选择用真正的塑料垃圾进行纯手工制作。以2019年的世界海洋日为契机,WWF和创意代理商发起全民收集瓶盖行动,在互联网、办公室、学校、废品站等地发起号召,希望人们将身边最普通、最容易丢弃的瓶盖收集起来寄给我们,全民合力完成这次创作。自发起日10天的征集期中,我们收到了各地各界的瓶盖支援,总共收集了15000多个废弃塑料瓶盖。很多人认真写下了亲笔信和明信片,表达对行动的热烈响应。最终,创意团队用征集到的这些废弃塑料瓶盖,经过分类、清洗、消毒等流程后,以纯手工的方式,每一颗都亲手摆放粘贴,真实地制作出这件2.4米直径的「微塑料色盲图」艺术装置,并设计成为#净塑自然#倡议活动的主视觉海报。所有参与本次征集活动的集体和参与者,都共同署名于作品上。
【结果与影响】
这件共创作品收获了广泛的、深远的影响力。在全民征集活动中,我们共收到各地各界超过15000个废弃塑料瓶盖,很多人利用亲笔信和明信片等方式表达了亲身参与收集瓶盖活动的感想与对塑料问题的反思。这件装置作品在活动发布会及多场线下艺术展中亮相,延展设计的平面海报则触达了北京、深圳、上海、西安、重庆等多个城市的公共区域。在互联网上#净塑自然#话题阅读量达3.8亿,讨论量247.6万,并吸引张一山、张钧甯、鞠婧祎、吴谨言等众多明星主动参与。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