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悉尼都会举行世界上最大型的同性恋聚会(Mardi Gras festival),世界各地的同性恋人都会聚集到这儿游行,并在Oxford street(牛津街)结束游行,这条街也就被人们称为同性恋大街。
但是,在澳大利亚仍有84%的LGBTIQ(用来指称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跨性别者Transgender、雌雄同体intersex 和非异性恋或不认同出生性别者queer的统称缩写)认为:这个国家还有部分地区对他们并不安全,也不友好。
为了显示自己对LGBTIQ的包容与支持,也为了通过改变悉尼市中心以外的街道标识,让远离游行路线的人们感受到节日庆祝的多样性和社会平等。澳新银行把全国范围内的Oxford street(牛津街)路标都换成了象征同性之爱的独特代表:从彩虹、爱心到水手火烈鸟和骄傲的独角兽……
不仅如此,人们在澳大利亚西部的班伯里到位于北领地的贝里斯普林斯的悉尼邦迪海滩上,树起了一个6米高、4吨重的“Sign of love”(爱的标志)123标志并为它举行了揭牌仪式,将活动气氛推到高潮。
Sign of Love
澳新银行笑称,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达成多亏了墨尔本TBWA(代理商)和Revolver / Will O'Rourke(制作公司)的帮助。
据悉,银行还和谷歌合作,在谷歌街景上可以准确显示街道标志,以便世界各地的人们安装地图后看到该设施,希望在澳大利亚的每个城镇、郊区和城市,LGBTIQ个人都能获得平等对待。





专业评分
专业评分已截止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每一个幸福故事,都有一个名字,那不是太太,那是我自己的姓氏,我自己的名字。
全部评论(82条)
我初看这个广告并没有严重的被冒犯的感觉,只是觉得“都什么年代了还叫太太啊”“都什么年代了还觉得做饭是太太的工作啊”,稍微觉得在性别塑造上有点老套而已。但比起这个广告本身,更令我恶心的,是评论里那些永远不会被称为太太的人,按着我的头,要我把“太太”视为一种幸福的象征——想了想,这样的广告的存在,或许就是那些按头要我“觉得幸福”的男人们的帮凶吧——你看,广告里的太太,不都很幸福吗?你有幸做某位男士的太太,应该感到很开心才对!
所以,一星拿好,不谢。
以及说太太这个词已经是依附了,可是太太是一种人生阶段啊,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走进婚姻成为太太是要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并且会持续很长时间。那么太太真的只是一个阶段的称呼而已,就好像女儿儿子,只是称呼,内心不被禁锢才最重要。
还有说又说女性独立又把厨房说成是女性的专属,感觉矛盾。厨房是多美好的存在啊,不管是独立女性是全职太太还是不婚主义,不管是女强人还是小可爱,每个成年人都最好拥有料理美食的能力,所以女性和厨房的结合并不是贬义啊,平素生活里的美好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厨房和美食。
每个幸福故事,作者都叫太太。真心是对女性的赞赏与肯定,很棒。
就是太太这个词依附感有点强,确实大可不必上升到女权,但是观感不适也确实存在。
有点微妙
我觉得可以倡导女性独立,但独立不是表面上的排斥社会关系,而是男生女生都要为了“在未来,妻子这个角色不再有依附的意味”以及“一家之主,说的不是一个家庭的决策主导者,而是一个幸福家庭的无畏付出者”而努力改变
杨太的老公,在深夜给老婆昨晚一顿宵夜之后哄孩子入睡
吕太的老公,在四合院里的阳光下给老婆剃头。。。。。。
emmm怎么说呢,视频里的女性角色在工作在顾家在生育也是在幸福没错
但是男性角色的衬托下,就显得女性要冲在第一线,但依旧还要冠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