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

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

原标题:百雀羚×敦煌博物馆,我们居然做了一波跑题的宣发…


完事走人还是玩出花样?

在业界,百雀羚被称为“被耽误的广告公司”。被“被耽误的广告公司”盯上的广告公司,会是什么体验?前些时我们就体会到了,关键是,还一不小心“跑题”了!

项目是百雀羚与敦煌博物馆跨界匠心视频的宣发。按说这种预算“精致”的态度视频宣发多偏向媒介,看的是资源安排和渠道功夫,最终也是靠媒介数据来评判宣发的成绩功过。

但我们作为一家创意见长、小伙伴创作欲望过剩、创意野心无处安放的广告公司,甲方亦是一家“被耽误的广告公司”,我们在与媒介部门制定了完善精准的投放计划后,便还想再玩出点花样来。嗯,咱们是力大,蓄意“跑题”。


两套“认真”的海报

从提案时我们就希望保持一个既清醒又有活力的思路。Brief背景是:百雀羚携手敦煌彩塑艺术大师——杜永卫先生,拍了一支匠心视频,用其“赋活”雕塑、壁画的故事,联结百雀羚“认真,让东方更美”的品牌精神。

首先,我们确立了“认真造美,匠心比心”这一传播主题。尽管我们面对的是一支没有明星、也不沙雕的品牌态度短片,但我们不想就事论事、平铺直叙,亦站在客户的角度想:如何通过这一支视频的宣发能够真正、更饱满更有效地向大家传递“认真”的品牌精神?

正因如此,为了提升品牌所传达“认真”精神的厚度,以及此次传播的丰富性,我们从方便同步传播的平面海报角度着手,做了两套关于“认真”的social poster。

分别是“纪实系列”和“反转系列”。

所谓纪实系列,没有什么比用事实来讲认真更有诚意了:是基于杜永卫艺术生涯的“三个之最”——讲事例、摆数据,用实实在在事实的说服力来阐释“最怕认真二字”这一主题。


1、最怕认真二字

世界上最大的彩塑再造
1994年,杜永卫先生
重新塑造了榆林窟6窟弥勒佛像

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


2、最怕认真二字

最多彩塑临摹者
四十多年来,杜永卫先生所临摹的彩塑题材
涉及佛像、弟子像、菩萨像
各类造型达百余件之多。

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

所谓反转系列,正面描述美好的故事我们已看过太多,人们很难再被打动:从对立面、和反差感来表现,则更有力量、更易引起注目,继而提出“如果不认真”的角度——用与人们日常意向相反的画面带来冲突般的“反转张力”,配以节奏押韵的文案,来反衬出“认真世界”的美好。


01

如果世界都不认真
你看到的可能不是陶塑
而是陶片

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


02


如果世界都不认真
你看到的可能不是震撼
而是遗憾

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


03

如果世界都不认真
你看到的可能不是草本
而是草木

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

海报中“就怕‘认真’二字”、“…不是陶塑,而是陶片;不是震撼,而是遗憾…”这些创意主题事后证明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此次传播中对“认真精神”的诉说更加饱满、生动。


十家“认真”品牌

除此两套social海报的助力加持,在此次传播的高潮期,为进一步扩大百雀羚品牌及其诉说“认真精神”的声量,我们还在微博平台联合了十家蓝V“认真”品牌,与百雀羚一同发声,传递认真的力量,用匠心比心。

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


千万媒介效果

回看媒介,此次媒介矩阵所选定的账号——最终KPI全部达到并超过预期。其中,微信全部实现10万+的阅读量;微博带来平均259万阅读量和2700互动量。

最终实现:覆盖人群4510万(人)+总曝光量2900万(次)的媒介投放效果。其中,在“ins生活”的那篇推送中,更是引来杜永卫先生本人现身并真挚留言,传为佳话。

百雀羚×敦煌博物馆:赋活最初的美

项目信息
品牌/广告主
PECHOIN 百雀羚
PECHOIN 百雀羚

营销机构

Creative Agency 创意代理商
INCL 博广 上海
INCL 博广 上海
Digital Agency 数字代理商
INCL 博广 上海
INCL 博广 上海
Media Agency 媒介代理商
INCL 博广 上海
INCL 博广 上海
Others 其它
鲜活万物 杭州
鲜活万物 杭州

参与者

 
从北京冬奥会到Clio克里奥全场大奖,熊超用东方美学征服世界舞台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

  • michael
    嚼别人嚼过的甘蔗渣,有味道吗?连基本的判断都没有,听到死也是白活一回。
    2017-12-08举报
    诡马
    这视频不断轮换各种场景告诉你“半小时就能搞懂一本书”,但是却没告诉我为什么我需要在各种紧迫的情景中用半小时去搞懂一本书,可能因为我不是目标受众吧。本来是解决知识焦虑,但是我看了这视频反而感到很焦虑,为我紧逼的生活感到悲伤。
    2017-12-08举报
    魔礼寿
    视频应该说的是,那些场景你浪费或者无聊不如“听本书”,不用想太多,要是有人觉得在地铁上刷朋友圈更有价值那也没办法~
    2017-12-09举报
    诡马
    所以这条视频的目标人群应该是那些已经养成付费听书习惯的用户,从其他类似的app手里抢人,传递的信息高度聚焦就意味着多数只能在圈层里打动人,大众无感。
    2017-12-11举报
    Melly Ai
    如果听到喜欢的句子 想做笔记怎么办?还得一边倒回去听一边写么。。
    2017-12-07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