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可以说是“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不仅亮相各大电影节,更因一小时的3D长镜头被诸多媒体讨论。不过,如果贴标签,《地球最后的夜晚》仍然是一部文艺片,以上的高关注也只会局限在相对较为小众的观影群体当中。
但令人意外的是,截至12月18日22:00,《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日的预售票房就已经达到了7062万,而毕赣的上一部作品《路边野餐》,总票房也不过600多万。
这多少有点匪夷所思,为什么这部小众文艺片的预售票房如此惊人,甚至远超大多数的商业电影?
或许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末日营销。
1、仪式感
在2018最后的夜晚「一吻跨年」
为了更好地感受这份仪式感
先将电影插曲《墨绿的夜》分享给你
12月31日21:40开始的场次,看完正好零点,这跨年也正是本片面向普通受众的一大噱头所在。此时购买二三线城市该场次的电影票,就会看到如下大片飘红的上座率。(至于为什么是二三线城市,我会在后文再次提到。)
12月初,宣发团队发布了《地球最后的夜晚》发行票价及跨年活动声明。作为2018年最后一部电影,团队提出可以将此片做跨年活动,观众可以与最重要的人一起度过一个最有仪式感的夜晚,一吻跨年。
浪漫的夜里怎能没有酒?mandrill酒吧特制同名鸡尾酒——地球最后的夜晚,为跨年又添几分微醺的肆意。
而“地球最后的夜晚”本身就具有话题性。设想今晚就是地球最后的夜晚,你不知道零点之后,时空的维度否还会存在,世界是否还会运转,你会做什么?
影片官微精选UGC评论进行呈现,持续发酵话题热度。
其实不管是1999还是2012年的末日论,多少都能映射出人们的惶惑与渴望。
将末日一般“最后的夜晚”放在2018年结束的时刻,倒是多了几分宿命的味道。也正因如此,大批年轻人选择以《地球最后的夜晚》来跨年,很可能他们当中许多人并不了解这部影片,甚至不知道导演和主演是谁,也很可能这场电影将成为观众的一场梦中梦,直到放映结束才醒过来,但都不会妨碍这种特别的仪式感。
2、氛围
台词先行的海报与预告
“一吻跨年”的营销创意为观众创造了浪漫氛围,而前期的预热海报则通过曝光剧照和台词来发酵情绪,关于梦、记忆与爱情。
其实光看汤唯、黄觉、张艾嘉、李鸿其这样的卡司阵容,就会让观众们充满期待,尤其是饰演女主角万绮雯的汤唯,她身上的独特魅力,是我停顿许久都难以描述的美。
最新的甜言蜜语版预告中,地域特色显著的贵州方言,万绮雯身上的矛盾性,加上配乐《Rap Beat 2》所营造的诡谲与朦胧的气氛,都让影片充满了神秘感。
3、技术
60分钟3D长镜头下的超现实梦境
在影片定档之前,观众们关注的焦点大多在技术层面,长达一小时的3D长镜头让人叹为观止,2D转3D的观影方式也是前所未有。
影片第70分钟开始,黄觉饰演的男主角罗纮武走进一家影院,观众将跟随主人公一起带上3D眼镜,进入到那个被久久讨论的长镜头中。
从技术上来说,不管是录制格式、录制时长、摄影机供电系统,还是手持、车载、索道、航拍的无缝衔接,这一小时的一镜到底实拍对于摄制组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而拍摄技术的革新始终是为电影本身服务,导演毕赣在接受新浪娱乐采访时提到:“其实我电影里边最重要的不是那些技术,那些美学,甚至不是运镜,大家觉得能够体现才华也好、体现工作人员经验的东西也好,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是体现普通人的情感,关于一个女人如何消失、关于如何找到这个女人最动人的那一面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是很质朴的,但是那个东西在戛纳的时候我没法让大家体会到。大家也误会我了。”
这场3D长镜头所讲述的梦境,让观众置身于一种伪现实或者说超现实当中,在这一语境中,现实与梦境、记忆的矛盾得以调和。毕赣的超现实主义受到俄裔法国画家夏加尔的影响,《地球最后的夜晚》预告海报也致敬了夏加尔的作品《散步》。
《地球最后的夜晚》预告海报
夏加尔《散步》
不过对于这种表现方式,影迷们的评论褒贬不一。值得一提的是,戛纳之后导演对影片进行了重剪,不知道观影感受是否会有所变化。
4、导演
毕赣与他的宣发团队
凭借《路边野餐》拿下金马奖和洛迦诺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的毕赣,作为电影界颇具才华的青年导演,一直备受关注与期待。
除却大量专业媒体的采访,毕赣在近期还上了《十三邀》和《吐槽大会》。
《十三邀》以高知人群作为目标消费群体,而《吐槽大会》的受众则是更偏好娱乐内容的泛年轻用户。电影的宣传,也跟随导演毕赣的曝光触达并渗透到不同的圈层,使得这部文艺片大有超过商业类型片声量的势头。
正如我在开头所提到的,影片的火热,与宣发团队的末日营销有很大关系。在抖音上,#地球最后的夜晚话题下播放量超过了1580w,网友纷纷拍下自己的跨年愿望与电影票抢购一空的盛况,相关话题在抖音上的走红,进一步扩大了电影的影响力。
在预售成绩分布中,二三四线城市约占85%,而像上海、广州、深圳反而排在了后面。这可能要回归到文章开头所讲到的仪式感,一线城市的跨年活动繁多,不难找到自己喜欢的狂欢方式,而生活在二三线乃至县城、乡镇的年轻人们,往往缺失了这份跨年的仪式感,而这部电影的活动,恰好能够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
面对这部文艺片的“下沉”,也有不少影迷会诟病这场末日营销,甚至掀起不同受众群体对于艺术电影的讨论。一名观众在电影沙龙上向毕赣导演犀利发问:“如何看待这场营销?会不会担心二三四线城市的观众看完这部文艺片后发现跟预期不符?”
毕赣则表示:“我的宣发同事不偷不抢不下跪,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知识做一件事情,我没有觉得他们有任何过错,我非常尊重他们。”同时他也提到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大众对一部艺术电影产生共情,是一种缘分,很可能有人看不懂,有人不喜欢,但至少多了一种机会。
话题的争议性必将带来更高的讨论度。文艺片的下沉是不是好事?这场营销是否真的会将艺术化的非类型片带到大众面前并且得到认可?这部影片是否会通过营销打通文艺片商业化的道路?或许,只有在影片上映之后才会有答案。倒是很好奇在2018最后的夜晚之后,从影院出来的情侣们会不会是一脸懵。
最后,送上《地球最后的夜晚》海报与君共赏,一同静候2018最后一晚的到来。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4条)